三国时期,有位叫笮融的将领,这人总背叛主公,却凭着战功出了名,成了三国里数得上的恶人。可奇怪的是,他的后代子孙却把他供起来,有些地方的庙会还把他当主神。
他经常背叛主公,在古代来看是无义之人,为何成了后人眼里的偶像?
笮融家里穷,早年跟着袁绍起兵。那时候袁绍势力大,手下猛将多,是曹操的劲敌。作为袁绍的重要将领,笮融凭着过人的胆量和战斗力,在袁绍军中很快就出了名。
战场上提到他的名字,好多敌人都发怵。那时候的笮融作战勇猛,几乎每场重要战役都有他的影子。他不光能指挥大军冲锋,还会安排兵力,把敌人打得慌了神。
袁绍一度把他当心腹,给了他不少重任。凭借多年在战场上摸爬滚打,笮融的打仗本事越来越强,对权力的心思也悄悄涨了起来。
后来袁绍败了,曹操很快统一了北方,笮融的选择变得特别关键。他还留在败军里,琢磨着自己以后的活路。曹操以前跟袁绍打仗常输,可袁绍一败,曹操就势头猛了。
展开剩余79%笮融心里清楚,要是跟着袁绍一起完蛋,自己这辈子就没啥指望了。等到袁绍的残余势力快撑不住时,笮融竟然投降了曹操。
这一步让他丢了以前的信念,可为了自己的利益,为了能活下去,他还是走了这步。笮融给曹操写了投降信,说愿意归顺。
曹操收了他,一点儿没怀疑,还给他重新安排了官职和兵马。表面看是战略需要,其实更多是笮融为自己谋好处。
在曹操手下,笮融照样混得不错,立了不少战功,可以说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帮手。可他的忠心,根本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稳,战场上再勇猛,心里早就有了动摇的念头。
笮融的野心慢慢露了出来,在曹操这里,他待遇虽然不错,可对权力的渴望总也填不满。他开始不安分,眼里满是对更大权力的向往。
笮融知道,曹操待他不薄,可曹操身边的张辽、徐晃这些将领,早就成了心腹。自己虽说立了不少功,在曹操心里,终究比不上这些老部下。
他心里不服气,渐渐有了背叛的想法。有好几次,他偷偷跟曹操的对手接触,想策划叛变。要是能联合曹操的敌人推翻他,自己说不定能当北方的主人。可这事要是办砸了,曹操肯定饶不了他。
那段时间,笮融总在找机会联系曹操的敌对势力,想借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野心。自己的兵力不够跟曹操硬碰硬,暗中结盟、借刀杀人就成了他的法子。
他跟曹操的敌人偷偷来往合作,还在一场关键战斗里,趁曹操稍微松懈,策划了背叛。执行的时候,笮融心里又紧张又期待,好像这样就能彻底摆脱曹操,不用再受这份委屈。
曹操警惕性高,早就设下了圈套。笮融的计划走漏了风声,曹操立刻反击,把他抓了起来。捉住后,曹操没马上杀他,想给他个教训,把他软禁在府里,让他尝尝背叛的滋味。
笮融这一背叛,彻底惹火了曹操。他以前立的那些战功,这时都不算数了,再也不是曹操信任的部下。曹操下令把他看紧了,过了几个月,就给了他应得的惩罚。这场背叛,成了笮融一辈子的败笔。
曹操就是要让他在无望的软禁里,体会背叛带来的绝望和孤独。笮融从以前能征善战的猛将,变成了被困住的野兽,心里的滋味没法说。
日子一天天过,笮融的希望慢慢没了。他开始回想过去打仗的日子,想起曾经打败的敌人,想起在袁绍手下的风光,可这些都像泡泡一样,在眼前破了。他心里又失望又怨,也尝到了曹操的无情。
最后,曹操决定处死笮融,了结这桩事。
笮融活着的时候干的那些事,让人看不起。可他死后的遭遇,却让人没想到。好多地方,人们开始传他的事迹,有些庙里还供着他的牌位,香火不断。
这事让人纳闷,毕竟笮融是个典型的反派,跟吕布、王异他们差不多,总背叛人、杀人、以权谋私。历史上他的名声不好,为啥后人还这么待见他?
这可能得从笮融当年对北方统一的贡献说起。他虽说干了不少坏事,但在曹操手下立的战功确实不能忽略。
有些地方把笮融当成“英雄”的象征,特别是那些打过惨烈战斗、需要忠诚将领的地方,人们还觉得他代表着一种必要的力量。就算他死了,好多人还把他当忠诚的象征,供在庙里。
另一个原因可能跟笮融的特殊经历有关,他总背叛人,却在历史洪流里活了下来,还有一定影响力。有些地方,尤其是曹操权力集中的地方,人们通过祭拜笮融,表达对强大势力的敬畏。表面上是祭他,其实是认同时当时的权力结构。
有些学者觉得,祭笮融体现了历史上“恶人崇拜”的一面。中国历史上,好多暴君或反派,死后反而被某些人敬着。这不是说认同他们的道德,而是敬他们代表的权力、制度或者社会秩序。
在三国那个乱哄哄的年代,正义和邪恶很难分清楚。好多所谓的“恶人”背后,都有说不清楚的历史原因。
笮融死了,可他的影响没消失,名字在历史里传了下来,成了后人祭拜的对象。
发布于:河南省联富配资-联富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开户-郑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