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会预告
2025(第十五届)高工锂电年会
暨十五周年庆典&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
主办单位:高工锂电、高工产研(GGII)
协办单位:卡洛维德
总冠名:海目星激光
年会特别赞助:大族锂电
专场冠名:欣旺达、英联复合集流体、逸飞激光、华视集团、欧科工业空调
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:思客琦
时间&地点:2025年11月18-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
会议合作:陈女士 13560731836(微信同号)
2025年7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的国内增长放缓与出口强势扩张的“双重景象”,正深刻地向上传导,重塑着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逻辑与增长路径。
对于电池企业而言,国内市场的存量博弈与海外市场的增量机遇,正成为必须同时应对的两个战场。
国内车市降温
最直接的压力源于国内市场的整体降温。7月,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量约115万辆,虽同比增长22%,但环比下降3%;市场零售销量约99万辆,同比增长12%,环比则显著下滑11%。新能源车整体库存因此下降了约6万辆。
一个关键信号是,近1年突破50%以来,国内单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在50%-54%之间的水平徘徊,迟迟未能突破55%的关口。
比总量下滑更值得关注的,是市场的结构性转变。7月,纯电动零售市场同比增长约25%,依然坚挺。然而,插电混动销量同比下降0.2%,增程式更是同比大降11%。
这一此消彼长,已经首先直接重塑了新势力车企的内部格局,其纯电与增程的销量占比从去年的43%对57%,彻底反转为今年的64%对36%。
更进一步来看,终端品牌的此消彼长,正重塑电池厂的客户版图。7月,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稳定在70%,其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5%;而豪华车渗透率为30%,主流合资品牌仅有7%。其中,以小鹏、零跑、小米等拉动的“新势力”份额增至21%,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。
相比之下,特斯拉份额降至4%(同比降1.1个点),主流合资品牌份额降至不足4%(同比降0.6个点)。电池厂商与不同车企的绑定深度,直接决定了其当下的订单走势,如7月LG已经跌出动力电池装车TOP10行列。
与此同时,价格战实际上仍在继续,并精准地将成本压力传导至电池端。7月份,新能源车新车降价力度平均达1.7万元,降价幅度11.1%,有所缓和但仍处于中高位水平。
而竞争最激烈的插混领域,降价车型的均价约21万元,降价幅度却高达3.3万元,降价力度达14、高于同期纯电%;同时促销系数同比上升超4个百分点。增程式车型的促销力度同比也增加了超3个百分点。
新能源汽车反内卷并非一蹴而就,整车厂持续向上游电池供应商提出更苛刻的成本要求。
这体现在数据上: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中,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81%,其装机量同比增长49%;而三元电池装机则同比下降4%,国内市场需求明显承压。
与此同时,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,1-7月TOP2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4.5个百分点。车企为控制成本,正积极寻求更多元、更具性价比的电池供应商。国轩高科(7月同增超100%)、吉曜通行(TOP10中增速最高)等二线厂商的快速增长,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。
全球化、高端化并进,成新增长极
国内市场“内卷”之际,出口业务成为全产业链至关重要的增长引擎。这一增长由两个层面构成:一是搭载在中国整车内的“间接出口”,二是电池产品的直接出海。
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21万辆,同比增长120%,环比增长8%,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45%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个百分点。
其中,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5%,而作为核心焦点的A00+A0级小型纯电动车,在纯电动出口中的占比从去年的26%猛增至43%,这直接拉动了对高性价比磷酸铁锂电池的海外需求。
同时,插混车型出口同比暴增超2倍,也为电池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量。
企业层面,比亚迪7月汽车出口达8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,其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,销量同比增4.7倍,市场份额同增超1个百分点。这一整车出海的强劲势头,与其电池业务形成了完美共振。
7月,比亚迪以动力为主的电池出口同比增长近97%,增速远超其微增10%的国内装车业务,显示出其“车+电池”战略重心正向全球市场倾斜,且呈现协同出海的战略成效。
电池出口整体,7月,国内动力电池销量同增约46%、而出口量同增超48%,已经实现对国内销量的反超。
结构上,我国三元动力电池出口量为8.4GWh,占出口总量的约57%,同比增长约33%;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为6.2GWh,占比约42%,同比增速高达76%。这表明,虽然当前海外高端市场仍偏好三元电池,但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接受度正在迅速提升。
瑞浦兰钧、蜂巢能源等企业同样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。1-7月,二者的动力及储能电池出口分别实现了206%和170%的同比翻倍式增长。
瑞浦兰钧连续两月出口增速超100%;蜂巢能源则凭借其在三元电池上的布局,成功向越南VinFast及欧洲Stellantis等国际车企供货,实现了规模与份额的逆势增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中低端市场在进行价格血战,但2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正成为新的战场。包括理想、奥迪、问界、小米等在内,6、7月以来频繁发布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车。
另有数据指出,以华为鸿蒙智行为代表的车型,在销量和成交均价(约39万元)上已对BBA(34万元以下)形成超越。这预示着市场对高比能、长续航的高性能电池需求依然强劲。
全球三元材料产量在7月创下历史新高,也印证了这一趋势。对于中国电池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不能放松在高性能电池技术上的研发投入。
展望后市,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汽车消费补贴从直接给予过渡到贷款贴息,政策信号正在发生转变。反内卷的核心将从单纯的商品消费,逐步转向包括电池检测、维修后市场、换电在内的服务消费领域。
而对于车企而言,当部分混动车型在国内市场开始收缩时,如何继续扩大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优势,而非与纯电进行存量内卷,将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。
联富配资-联富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开户-郑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